科研动态
发布时间:2024-07-08 18:07:00
2024年7月5日,国际代谢工程学会(IMES)发布通知,华东理工大学张立新教授荣获赵学明代谢工程讲座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韩国科学院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杰出教授、代谢与生物分子工程国家实验室主任Sang Yup Lee院士特来信向张立新表示祝贺。张立新教授将在2024年9月24日的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和国际代谢工程峰会(GIM-MES)闭幕式上做获奖主旨报告。
赵学明教授是将代谢工程学科引入中国的先驱者之一。经他倡议,代谢工程作为独立学科获得了资助,并开设了相关课程。不管是为中国学生提供中文版代谢工程教科书还是培养代谢工程方面的人才,赵学明教授都一直致力于代谢工程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为表彰赵学明教授对中国代谢工程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2019年起,国际代谢工程学会特设立“赵学明代谢工程讲座奖”,每两年授予一位在代谢工程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研究人员,张立新教授是获得该奖项的第二位中国科学家。
张立新,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图1),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合成生物学家。多年来以合成微生物学为主线,将激活微生物天然产物“暗物质”的上游基础研究突破与下游微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聚焦智能生物制造领域前沿关键科学问题“生物反应器内物质能量信息转化规律及跨尺度适配机制”和卡脖子技术问题“规模化量产”,把合成生物学上游研究与生物反应器工程相结合,形成生物过程研究,通过菌株、工艺、装备一体化的基础研究,阐明了细胞代谢转换机制,创建了阿维菌素产学研国际联盟,助力我国阿维菌素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卟啉类、辅酶Q10、虾青素等高附加值产品也获得高效、绿色、低碳的生物制造,形成了重要学术影响,并推动了生物过程各类产品生产的工业化进程。在Nat Biotechnol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0余篇,总引用次数超13000次,主编或参编七部学术专著(英文四部)。系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创新群体、国际合作重大、重点项目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终评优秀)、“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73项目及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评优秀。2011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4年获“英国皇家学会-罗氏青年科学家”奖;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21年获黑龙江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2年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全球科技创新大会银奖;创办Synthetic and Systems Biotechnology期刊,并于2023年获“优秀主编奖”。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筹建而成,1995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成绩良好;2017年第四次通过国家评估,成绩优秀。实验室面向生物工程学科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生物反应器智能化为核心, 致力研究和解决生物过程中工程化与产业化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生物过程标准化对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7月3日,实验室主任张立新教授受邀在北京参加全国生物过程标准化工作组(SAC/SWG36)(以下简称“工作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图2,3),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组主任委员马光辉,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相关工作人员及工作组全体委员40余人出席会议。张立新教授和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黄英明处长被评选为工作组委员会首任副主任委员,并围绕智能生物制造、合成生物科技发展等做主旨报告。
参会委员围绕生物过程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对工作组规划和工作计划建言献策。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生物过程标准化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将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图1:华东理工大学校史馆新增张立新院士介绍。
图2:全国生物过程标准化工作组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合影。
图3: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司长(左二)向工作组主任委员马光辉院士(左三)、副主任委员张立新院士(右二)和科技部生物工程中心黄英明处长(左一)、工作组秘书长中标院云振宇所长(右一)颁发委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