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English中文 jAccount登录

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首页>> 科研动态

杨胜利院士做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俊棠论坛

发布时间:2020-10-20 12:10:00


2020年10月17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举办抗生素工学专业创建65周年庆典,杨胜利院士回访母校,应邀做客俊棠论坛,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立新教授、实验室前任主任、上海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许建和教授、刘雪婷教授、郑高伟教授和学院师生几十余人参加座谈。

近80岁的杨院士看起来比实际年轻很多,他说回到母校,觉得特别亲切,自己因为是校友,所以就不做报告,结合自己学习成长的经历和大家座谈,主题围绕 “创新”。杨院士高考原来的志向是进清华大学无线电专业学习,一来因为家庭“出身不好”,二来母亲不愿自己离开上海,所以就报考了华东化工学院,从此和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杨院士谈到自己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一踏进学校的大门就看到了“化学工程师的摇篮”标识,这就为自己指明了方向,要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通过杨院士娓娓道来,我们了解到杨院士天资聪慧,从江苏太仓到上海上学连跳2级,当时没有现在输在起跑线的概念,也没有课外补课加码学习的负担,小学和中学都学得相当轻松,16岁中学毕业就得以进入华化学习,那时学校和学生交流氛围特别好,教有机化学的老师特别认真,听课几天就要抽查笔记,杨院士当时尽管不记笔记,但因为学习非常得法,担任了化学课代表,工程设计课程,3次抽查都是5分,得以免试,总之他的整个学业成绩非常优秀,同时还自学多国语言,能用俄、英、德、法、日文阅读文献,1962年他以优异成绩从华化毕业,同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八十年代初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近五十年来,他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于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院士长期从事于基因工程在酶、发酵和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和开发,主持的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研究中,建立了基因克隆、定位表达系统,并采用DNA体内重组提高质粒的稳定性,优化了宿主和表达的条件,构建了高稳定性、高表达的基因工程菌,主要技术指标优于国际同类基因工程菌。他还在分子药理学、微生物血红蛋白和蛇毒基因工程、蛋白酶蛋白质工程、分子伴侣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创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工程研究获198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89年中国科学院第二届亿利达科技奖。现主要从事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及其应用的研究,成绩斐然。

杨院士说话和举止都透着温和绵软的气质,轻言轻语却又思维敏捷、条理清晰,一个多小时的发言没有讲稿,没打一个格楞,时不时地抛出连珠的妙语,让人感觉格外亲切随和。作为院士,他确实有很多新颖的思路,例如如何有效发现问题又高效的解决问题,如何瞄准学科发展及世界前沿,把学术创新与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找准研究重点与研究方向使得自己的学术生涯更宽更广,如何高瞻远瞩和国家的发展形成共振等。随后的提问互动环节,面对同学们的提问,杨院士耐心细致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本次论坛和仰慕已久的杨院士面对面交流,聆听杨院士对所从事学科的见解,耳之所闻无处不令听者肃然起敬,生动感人的故事,传递了杨院士勤奋敬业的精神,让大家受益匪浅,杨院士身上所展现的科学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格令人敬佩和感动,此次俊棠论坛的举办让我们感受了院士精神,汲取智慧的力量。

论坛座谈结束后,许建和教授代表学院和重点实验室向杨院士赠送了“俊棠论坛”银质纪念奖牌。

 


报告人简介:

杨胜利,1941年1月5日生,江苏太仓人,生物技术专家。1962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2年9月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1980-198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党委书记。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还兼任中国科学院工业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委员会专家等职。2000年起兼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生物技术部主任。曾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常委会主任。


杨院士回母校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