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
           English中文 jAccount登录

资料下载

通知资料

首页>> 资料下载 >> 通知资料

开放日资料

发布时间:2019-05-13 14:05:00

2019年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活动周开放日活动介绍

 

春暖花开,2019年科技活动周已提上日程啦!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又会带来怎样精彩纷呈的科技节开放活动呢?快快跟随小编看看我们的节目预告 吧!热爱科学的你确定不安排一波?

活动时间

2019.5.19  8:30-11:30

活动主题

科技强国 科普惠民

活动内容

1) 科普讲座2)科学体验-菌种接种操作 3)参观演示                     

活动地点

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实验18楼1楼、5楼、8楼

报名方式

本次活动限额30人(建议参加者年龄11岁以上,家长不要报名),先到先得,报名下载“上海科普app”。

 

交通信息:轨交1#、3#、公交50路、157路、729路、720路、957路、111路、156路等

注意事项:

1)主办方不提供车位,请当日乘坐公共交通前往

2)为确保活动安全开展,活动预约进行,请有意参加人员提前在上海科普APP预约,额满为止

3)建议一位孩子一位家长陪同

 

活动简介:

针对初、高中学生的特点从生物反应器的研制、开发、应用到大规模培养应用通过科普报告、科学体验、参观实践等形式组织开放日活动。第一部分有关微生物和反应器的科普报告,激发青少年浓厚的科学兴趣,穿插提问互动环节,第二部分科学体验环节将请同学们现场体验微生物大规模培养关键步骤—菌种接种操作,第三部分参观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演示微生物大规模发酵生产过程,让学生了解智能生物反应器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

 

往年活动内容:

http://sklbe.ecust.edu.cn/Web/Show?w=115&p=115&f=738

 

实验室简介

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是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依托华东理工大学筹建而成,1995年通过验收并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次通过国家评估,成绩良好;2017年第四次通过国家评估,成绩优秀。主要从事生物反应器工程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欧阳平凯院士,实验室主任为张立新教授。

营造和谐氛围,培养汇聚领军人才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70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组部QR计划特聘教授4名(包括“青千”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特聘教授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名,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4名,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人次,上海市领军人才3名,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2名。

秉承道器合一理念,构建完整创新链条 实验室面向生物工程学科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生物反应器智能化为核心, 促进基础科研的原始创新和产业化集成创新,致力研究和解决生物技术工程化与产业化中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工业发酵调控与放大技术切实服务了国民经济主战场和国家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绿色生物催化技术为驱动我国化工、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做出重要贡献。实验室实行全方位开放,丰富了生物反应器的形式和内涵,将生物反应器工程原理成功运用于鱼用疫苗和生物医学等崭新领域,取得了如骨生物反应器、鱼用疫苗创制、细胞荧光传感成像等新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等多项政府奖励,在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传承光荣历史,构筑人才培养高地 早在六十年前(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在华东化工学院筹建我国第一个将生物科学与工程科学相结合的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1980年为适应国际学科发展趋势调整为生化工程专业,1991年被批准建立国内第一个生物化工博士点,2001年成为第一批生物化工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被评为生物化工重点学科第一名,2015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华东理工大学建设“生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已培养出硕博毕业生1215人,成为我国生物工程领域人才培养高地 。

深化开放交流,扩大国际影响力 实验室设立的开放课题面向世界,与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合作研究的成果发表于Immunity、Cell Metabolism、PNAS等一流期刊。五年来邀请美国、加拿大等国院士讲学160人次,实验室与Springer出版集团合作,自主创办了英文学术期刊Bioresources and Bioprocessing,已发表论文210篇,虚拟SCI 影响因子达1.6。微生物药物的高效“智”造111引智基地顺利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实验室的国际化进程。